突然爆雷!负债320亿,汽车巨头申请破产,投资者花480亿全打水漂
百年汽车零部件巨头马瑞利突然申请破产保护,320亿债务压身,这个消息直接把整个汽车行业炸了锅!作为一个在汽车圈摸爬滚打20年的老司机,我必须跟大家掰扯掰扯,这家曾经排名全球第七的零部件供应商,是怎么从”神车制造者”变成”负债王”的。
从辉煌到崩塌:百年老店的惊天反转
马瑞利这个名字,在汽车圈那是响当当的存在。1919年成立到现在,整整106年的历史,比很多国家的建国时间还长。当年靠着发明汽车点火磁电机起家,这玩意儿就是现在火花塞的前身,直接吃到了汽车工业革命的第一波红利。
1950年,马瑞利的零部件被F1赛事采用,这波操作简直是”上桌第一个动筷”,直接和法拉利、玛莎拉蒂、兰博基尼这些豪车品牌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。到2006年,这家公司已经在15个国家开了49座工厂,年销售额45亿欧元,妥妥的汽车零部件界的”国民神车”。

2018年更是达到巅峰,年销售额接近100亿欧元,全球排名第七,那时候的马瑞利可以说是”支棱起来”了,在零部件制造业简直是”顶呱呱”的存在。
可谁能想到,2025年6月,这家百年老店突然申请破产保护,负债高达320亿人民币,投资者的480亿投资全部打水漂。从神坛跌落到深渊,这中间到底发生了什么?
致命三板斧:KKR的豪赌变成了”真香走律”反转剧
2016年,美国私募基金KKR以58亿欧元收购马瑞利,紧接着在2019年又花巨资将日本康奈可并入,想打造一个年营收150亿欧元的世界级零部件帝国。这波操作看起来是强强联合,实际上却成了”打脸”现场。
第一板斧:文化冲突导致内耗严重
日本康奈可崇尚精益求精,意大利马瑞利推崇创新策略,这俩企业合并后就像甜豆腐脑遇上咸豆腐脑,天天掐架。采购权、生产标准、管理模式,什么都得吵一架,结果直接丢了3亿欧元的大订单。我见过很多跨国合并案例,但像马瑞利这样因为文化差异搞成这样的,真的是”气得蹦起来”。
第二板斧:踩中疫情这个大坑
2019年合并正好赶上全球疫情爆发,汽车行业遭受重创。马瑞利的营收从2018年的146亿欧元直接跌到2020年的104亿欧元,现金流更是”跌得冒烟了”。供应链断裂、客户流失、订单取消,三重打击下马瑞利直接被打懵了。
第三板斧:错过新能源转型窗口
这是最致命的一击。当比亚迪、特斯拉在新能源赛道”走路摇头晃脑”的时候,马瑞利还在死磋传统燃油车零部件。46%的业务都是内燃机相关,新能源投入少得可怜。就像别人都在研发5G手机,你还在囤BP机配件,这不是”劝退”是什么?
行业启示录:传统巨头的生存危机
马瑞利的崩盘绝不是个例,它暴露了传统汽车零部件企业面临的三大生死劫:
技术转型劫:从机械制造到智能制造的跨越,不是简单的设备升级,而是整个思维模式的革命。马瑞利在ADAS系统、新能源三电技术、智能驾驶领域的布局严重滞后,等到想转型时发现已经”天塌了”。
债务压力劫:疯狂扩张带来的高杠杆,在行业下行周期中变成了催命符。320亿的债务压身,就算按2%的最低利率,每年光利息就得还11亿,这谁扛得住?
供应链重构劫: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的快速崛起,让传统欧美日供应商措手不及。宁德时代、比亚迪这些”后浪”直接改写了游戏规则,马瑞利这样的”老咕噜棒子”确实有点跟不上节奏。
未来展望:谁来拯救这个”油老虎”?
现在马瑞利还有120天的重组期限,要么被收购,要么直接破产。印度最大的汽车零部件供应商Motherson已经提出收购计划,但条件相当苛刻,只愿意承担20%的债务。
从技术角度看,马瑞利在传统零部件制造方面的积累还是很深厚的,特别是在车灯、悬架系统、热管理等领域。如果能找到合适的收购方,完成新能源转型,还是有”下手就对了”的潜力。
但关键问题是,新的买家愿不愿意承担这么重的债务包袱,以及能不能快速完成业务转型。毕竟现在的汽车零部件市场,已经不是靠传统制造工艺就能”支棱起来”的时代了。
马瑞利的故事告诉我们,在这个快速变化的时代,哪怕是百年巨头,一旦跟不上节奏,也会瞬间从”装逼利器”变成”买菜车”。技术转型、债务控制、文化融合,任何一个环节出问题,都可能成为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。
面对这样的行业巨变,你觉得传统汽车零部件企业还有翻身的机会吗?这样的百年老店破产,对整个汽车产业链会产生什么影响?
祝大家心想事成,身体健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