吉利银河M9上市,用AI架构带来技术普惠与市场破局
2025年9月,吉利银河M9正式上市。在17.38–23.88万元的定价区间内,这款大六座SUV不仅体现出吉利在混动技术与智能化领域的全面进阶,更反映出其以体系化AI能力重构家庭SUV市场竞争格局的战略意图。

全域AI如何重塑产品基因
银河M9首次在20万级SUV中实现“AI功能全域覆盖”,其背后是吉利GEA Evo原生电动架构与雷神EM-P AI电混系统的深度融合。该电混系统搭载热效率达47.26%的1.5T电混专用发动机,配合11合1高效电驱,在保证300kW综合功率的同时,将馈电油耗控制在4.8L/100km(CLTC)以内。尤为值得注意的是其AI云动力2.0系统,可基于导航路况与实时交通信息主动优化能量管理策略,从响应式节能转向预测式节能。
底盘方面,M9没有沿用该级别常见的前麦弗逊结构,而是全系标配前双叉臂+后五连杆悬架。高配车型更进一步引入AI数字底盘,支持双腔空气弹簧+CCD连续可变阻尼减震器,并具备主动魔毯预瞄功能。该系统通过摄像头与雷达实时扫描路面,可在毫秒级调整悬架软硬,大幅提升滤震性与操控稳定性。分布式三电机实现的后轮扭矩矢量控制,不仅带来4.5秒的零百加速,更支持3.45米极小半径的华尔兹掉头与漂移泊车,这些以往仅出现在高端电动车型的功能,首次下放至主流混动市场。
舱驾一体的技术闭环
M9首搭Flyme Auto 2智能座舱系统,基于高通8295芯片实现多屏无缝协作与AR-HUD联动。其超拟人智能体Eva采用端到端语音模型,支持六音区语音交互与车外语音控制,在语义理解与情感反馈方面显著优于规则式语音系统。
智能驾驶层面,千里浩瀚H5方案采用激光雷达+毫米波雷达+视觉融合感知架构,依托吉利自研的星睿智算中心2.0进行模型训练与仿真推理。该系统不仅支持无图城市NOA,更具备超40项L2功能,包括复杂场景下的自动泊车与车距保持算法。值得注意的是,M9是同级极少支持“爆胎稳定控制”与“弯道爆胎辅助”的车型,展现出吉利在底盘域与智驾域协同控制方面的技术深度。
差异化破局家庭SUV红海
从价格段看,M9精准切入20万级大六座混动SUV市场,这一区间目前热销主要有理想L8、问界M7等增程车型。与增程方案相比,M9的插电混动系统在馈电油耗与长途续航方面具备明显优势,其1500km综合续航与4.8L/100km油耗数据,直击用户续航焦虑与用车成本痛点。
配置策略上,M9采用“入门即高配”思路,全系标配高通8295芯片、双叉臂悬架、三区空调与50W风冷无线充电,打破以往品牌在低配车型上削减智能与舒适配置的惯例。高阶版本则引入空气悬架、后排冰箱、二排娱乐屏等传统高端MPV配置,形成对同类SUV的配置越级竞争。
更值得关注的是其技术定义产品的能力。M9没有局限于堆砌屏幕或沙发,而是通过AI数字底盘、AI云能量管理、超拟人交互等核心技术,构建技术差异化壁垒。其“全域AI”理念,体现出吉利从单点技术突破向系统能力输出的转型。
AI定义汽车时代的产品哲学
银河M9的推出,标志着中国汽车竞争进入“技术架构竞争”新阶段。吉利用“AI全域布局”回应了业界对智能化瓶颈的担忧——真正的智能汽车,必须是机械架构、电子架构与AI架构的深度融合。
另一方面,M9也揭示出新的产品法则:在家庭SUV市场中,空间、油耗与价格虽是基础门槛,但真正的破局点在于能否提供技术领先与体验创新的结合。吉利通过M9证明,在20万级市场同样可以实现高端技术普惠,这对整个行业的产品定位与技术下放策略具有重要参考意义。